人們不滿自身健康:是期望值過高,抑或經濟和機器人?
華報總匯消息:俄羅斯大型市場研究公司羅米爾控股公司(Romir Holding)以及GlobalINR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23%的地球居民認為自己的健康在過去5年內得到了改善。
這項研究請地球上主要國家的居民把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與5年前相比較。31%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健康狀況惡化,46%的受訪者沒有注意到變化,23%的受訪者感覺自身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智勇認為,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態度指標完完全全與國家經濟形勢有關。「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家在近期或者遠期是否有這方面的規劃或理念;二是國家經濟發展是否有明顯的提升幅度。23%這一比例低於中國的32%,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增速不如中國。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其他國家很難與中國相較,所以我們會看到5年來中國的變化非常顯著。但是就發達國家而言,5年的時間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因為社會基本已經成型並保持穩定,社會階層相對也比較固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近年來整體又比較低迷,所以經濟增速相對不是很高的話,包括居民健康狀況在內的社會各個方面可能都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改善,」——王智勇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臺。
但這裏值得指出的是,印度是居民健康狀況改善指標的絕對領先國家——67%的印度公民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改善,只有10%的印度公民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惡化。安德列•米列欣是俄羅斯大型市場研究公司羅米爾控股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擁有社會學博士文憑。
他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臺採訪時解釋說:「首先,印度居民的秘密的確在於他們對待生活的整體態度。通常來說,在亞洲國家中宗教教義是幸福的額外成分,宗教教義教會人們對生活和艱難的日常狀況持特殊態度。在此情況下,大多人會把自己與生活同樣不寬裕的鄰居相比,而俄羅斯人則把自己與世界領先國家的居民相比。另一個原因是正面的發展動態,它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驅動器,不僅只是在印度」。
排在印度之後的第二個國家是中國:中國人對自身健康狀況進步感到滿意的指標、認為什麼都沒有變化的指標,以及認為自身健康狀況惡化的指標幾乎處在同一水準上,分別為32%、37%和31%。
王智勇認為,這種不錯的指標是過去5年來中國經濟和衛生系統發展的結果。
「近5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較快,一方面體現在收入水準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國家加大了在醫療、健康等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我們可以看到公園或者其他公共場所投建了不少健身器材,醫療改革也在推進,比如通過網路預約門診,尤其疫情期間出現了很多‘雲醫生’,與過去相比人們看病變得更加便捷。另外,國家當前也在提倡健康的理念,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那麼在規劃這一遠景後,我們也會加快從各方面推進的步伐,包括舉辦體育比賽,特別是群眾性參與的體育比賽。總的來看,一是居民自身收入水準提高後,自然會更加重視健康問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二是社會環境在改變,醫療衛生各方面環境也在改善,兩方面相結合的話,出現比較明顯的改進,我想這也是很自然的結果,」——他說。
按照研究結果,俄羅斯在指出自身健康狀況惡化的受訪者人數方面領先——48%。也許,最接近這一負面領先地位的國家是英國,那裏有38%的居民不滿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俄羅斯對自身健康狀況改善感到滿意的人數指標之低創下了記錄:這樣的人只有5%。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在參加研究的國家中墊底:將近50%的同胞持負面看法,但他們對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做出了公正的高度評價。在這些評價中也存在自我批評的因素:在主要衛生問題之中,我們的同胞經常指出俄羅斯健康生活方式的問題。我推測,這裏顯出俄羅斯人既對健康有過高的期望值,又對五年計劃結果的評價不高:公民沒有感覺到生活品質改善。俄羅斯人的嚴重懷疑態度使人深思」,——米列欣解釋說。
他還指出,在過去兩年內,世界幸福指數和俄羅斯幸福指數指標繼續降低。社會學家相信,在這種條件下,世界領先國家應該考慮,如何高效團結如此不同的族群,給他們自我感覺有價值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自我感覺健康和幸福的可能性。在當前不確定性和人類在未來機器人化時代的作用的背景下,這一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