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個貧困縣實現全部清零 中國警示返貧致貧風險不容忽視

華報總匯消息:中國貴州省宣佈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隨著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實現了貧困縣「清零」,至此,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

據報導,貴州省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發佈會,會上宣佈經貴州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佈,涉及22個省區市。2016年開始,名單中的貧困縣逐年脫貧。2019年底,一些省份貧困縣開始「清零」。

2019年12月,西藏宣佈貧困縣全部摘帽。2020年2月至3月,重慶、黑龍江、陝西、河南、海南、河北、山西、內蒙古、湖南宣佈貧困縣「清零」;此後,吉林、青海、江西、安徽、湖北宣佈貧困縣「清零」;11月,新疆、雲南、寧夏、四川、廣西、甘肅、貴州宣佈「清零」。

但是,此次貧困縣「清零」消息並未在媒體上大作宣傳,反而,中國媒體發表評論說,這次各地摘掉貧困縣「帽子」後,沒有敲鑼打鼓、聲勢浩大的慶祝儀式,不少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表示,消息公告的那一刻,最直觀的感受是微信朋友圈刷屏,工作群裏「大拇指滿天飛」。除了欣慰,他們心中五味雜陳。有的地方體恤幹部辛苦,安排了輪休,而大家基本只幹了一件事:回家看看。短暫調整後,他們仍將堅守崗位,繼續提高脫貧的成色和品質。消除絕對貧困不是終點,而是新奮鬥、新生活的起點。為這種清醒認識以及永遠在路上的勤勉點贊!

評論說,不少扶貧幹部認為,貧困縣雖然「清零」了,但脫貧成果還需鞏固與夯實。一方面,脫貧群眾可能未「站穩腳跟」,新的返貧致貧風險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需嚴肅對待,相對貧困問題仍要著力攻堅。

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制定的國際貧困線標準,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9美元以下被認為處於極度貧困之中。但中國一直有一套低於國際貧困線的自己的標準。2011年11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宣佈,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年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曾在一次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的脫貧標準是一個綜合性的標準,包含「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其中「國家的收入標準是2010年的不變價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價等指數,到去年底現價是3218元,今年為4000元左右」。他還說,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目前已經做到。「三保障」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按照他提供的資訊,「已經脫貧人口的收入人均都在9000元以上,剩餘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外媒注意到,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李建在本週一的新聞會上稱,貴州「9個貧困縣受訪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平均為11487.39元,比2020年脫貧標準高7487.39元,比全省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9925.38元高1562.01元。」他提供的脫貧戶人均純收入資料顯然明顯超過中國自己制定的貧困線標準。

今年6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刊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講話的部分內容,題為《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這一講話的刊登被視為中央要按照十八大計畫,今年底宣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信號。習近平6月10日考察寧夏時,也重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