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備控制體系遭受新打擊 美宣佈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華報總匯消息:美國已於11月22日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Open Skies Treaty)。華盛頓先前反復指控莫斯科違反這一生效18年的軍備控制和查證協議。據報導,退出這一條約是國際軍備控制體系遭受的最新打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復表示鄙視這一體系,抱怨華盛頓因這一體系而受騙或軍事能力被不公平地限制。

 

美國國務院證實了退出條約的舉措,指出美國發出通知要退出這一條約之後六個月的時間已到,並表示「美國的退出在11月22日生效,美國不再是《開放天空條約》的參與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證實了退出,並表示「俄羅斯多年來肆無忌憚地違反這一條約。」 國家安全委員會援引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的話說,這一舉措是「通過退出過時的、且有利於我們的敵手並損害我們國家安全的條約和協議,從而將美國置於優先地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年5月21日宣佈,美國打算退出該條約,並根據該條約的規定給該條約的其他33個成員為期六個月的提前通知。俄羅斯外交部對美國的決定表示強烈譴責。俄羅斯外交部11月22日發表聲明說,「華盛頓做出了舉動。歐洲的安全、美國的安全以及美國的盟國都沒有為此受益。現在西方很多人在想俄羅斯會有什麼反應。答案很簡單。我們已經反復強調,一切選項對我們都是開放的。」

 

該條約是1992年簽署的。該條約在2002年生效。條約准許其34個成員對彼此的領土進行短時間預先通知的非武裝的觀察和偵察飛行,以收集武裝力量及其活動的資料。根據這一協定,各成員自那時以來進行了1500多次觀察和偵察飛行。

 

支持這一條約的人說,這種飛行通過展示敵手沒有秘密進行軍力部署或準備發動進攻而建立了互信。但批評者,尤其是美國共和黨人當中的批評者則說,這一條約被反復違反,尤其是被莫斯科違反。

 

蓬佩奧國務卿在今年5月發表的聲明中指控俄羅斯有違反該條約的許多舉動,其中包括限制在格魯吉亞尋求獨立的地區和俄羅斯南部邊境地區的飛行,以及限制在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的觀察/偵察飛行時限。蓬佩奧說,「俄羅斯始終一貫的做法是好像是它可以隨意拒絕履行條約義務。」

 

軍備控制專家們說,美國提出的抱怨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但其他一些則是誤導人的;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因為退出這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支援的協定而損失了一個重要的軍事資料來源。特朗普行政當局在過去的4年裏針對好幾個國際條約採取了行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987年簽署的中程導彈條約。那是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達成的一項重要協定。美國多年抱怨俄羅斯秘密設計並部署違反條約的導彈,華盛頓在2019年退出了該條約,該條約隨後瓦解。

 

據報導,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條約是新限制戰略武器協議(New START)。該協議預定2021年2月到期。美國和俄羅斯官員正在竭力設法維持這一條約。但特朗普政府官員希望這一條約把中國包括在內,同時發出相互矛盾的延長該條約的新條件。莫斯科對此表示拒絕。使目前的形勢更加不確定的是,特朗普預計將在2021年1月20日卸任,民主黨人拜登將宣誓就職。拜登表示,他贊成延長新限制戰略武器協議和其他軍備限制條約。

 

據報導,幾個月來,俄羅斯多次呼籲就《開放天空條約》舉行平等對話,但美方始終沒有予以積極回應。10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指出,美國退出《反導條約》之後又退出《中導條約》,之後又啟動了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程式,這種不斷單方面毀約的做法將威脅到歐洲的安全。

觀察家指出,美國近年來陸續「退群」,包括: 2017年1月23日,美國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不到半年,美國方面又宣佈,將退出《巴黎協定》; 2017年10月,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年5月,美國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將重啟對伊制裁; 2019年2月1日,美國宣佈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 2020年5月21日,美國宣佈將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