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應對新冠病毒經驗 俄羅斯人探討中國成功原因

華報總匯消息:伴隨秋天的到來,COVID-19再次席捲世界。很多國家的患病率數倍於春夏創紀錄資料。但中國醫務人員一晝夜內僅註冊了數十位患者。中國是第一個承受狡詐病毒攻擊的國家,也是首批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之一。這是如何做到的呢?衛星通訊社探討了俄羅斯人對此問題的想法。

 

衛星通訊社向所有對話者提出同樣的問題:「您覺得,是什麼幫助人口最多但遠非最富裕國家從大流行發源地變成最『乾淨』國家之一的?」不同年齡段的、來自不同行業和社會群體的俄羅斯人分享了自己看法。他們中既有莫斯科人,也有遠在首都數千公里之外的居民。

 

遠東哈巴羅夫斯克市邊疆博物館館員安娜•阿維麗娜認為,大流行表明,遭遇新冠病毒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強弱方面,中國在此方面有自己的王牌。她說:「我覺得,在中國,對自己和周邊都有公民責任感。我們作為與中國相鄰地區的居民都知道,中國人佩戴防護口罩,哪怕在些許不舒服情況下。在有很多中國人生活的哈巴和整個遠東地區,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場景。美國和西歐國家,認為全面口罩制度和自我隔離是嚴酷措施,是對個人自由的侵犯。但中國人不同,他們對此類限制表現的很平靜,畢竟生命和健康最為重要。」

 

烏里揚諾夫斯克航空學院五年級大學生伊萬•普羅瓦里諾夫認為,中國政府的專業性措施在應對冠狀病毒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國成功控制冠狀病毒,有賴於政府很快關閉與外國的航空線,封鎖了旅遊路線,由此制止了疫情的蔓延。在中國,通過專門軟體,可瞭解是否與病毒感染者有過接觸,此項措施也相當成功。看一下電話,就能弄清自己家、單位或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是否有過感染病例。如果軟體顯示,哪些地方可能被病毒感染,那將迅速採取預防措施。西方媒體也注意到『近接觸探測』軟體的運用。這款新軟體,是中國政府對公民進行跟蹤的又一種嘗試。但卻隻字未提,是否能夠幫助拯救人的生命。」

 

伊琳娜•葉里謝耶娃是距莫斯科不遠的圖拉市音樂教師,她提醒道,類似的大流行,此前在中國也曾發生過。「在中國發生過類似事件,比如2002年的禽流感大流行。當時,從電視上可以看到,中國在宰殺病雞,整個國家都佩戴口罩。因此,從某種角度看,中國對新疫情有應對準備。不排除,中國科學家此前獲得的經驗,也順利地利用在抗擊冠狀病毒方面。眾所周知,中國人能夠很快學會新的知識。」

 

莫斯科人仁亞•普切靈在中國遭遇過冠狀病毒爆發。他目前是青島科技大學學生,因疫情關係,他現在遠端學習。學年第一學期,他在江蘇省度過,在當地高校學習漢語。仁亞•普切靈與我們交流了他的印象。他說:「疫情剛開始時,我正好在中國,我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政府和居民對此問題相當嚴肅。從2019年12月開始,江蘇省大多數居民,已在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上佩戴防護口罩。大學生宿舍和食堂入口處,都設有放著免費口罩和手套的桌子。2020年1月,我在上海待了幾天,準備從那里飛莫斯科過寒假。很快發現,上海的警惕措施比江蘇還要嚴格。上海計程車司機拒絕為不戴口罩的人提供服務。有專人在電車上檢查乘客是否戴口罩和手套。在商業中心,也免費提供個人防護用品。後來我瞭解到,有關新冠病毒的政府令和醫務人員指南,整個國家都在無條件執行。我想,正因為如此,儘管人口稠密和鄉村地區存在衛生問題,但中國還是很快撲滅可怕病毒的爆發。」

 

衛星通訊社受訪者認為,政府有能力推出嚴厲措施,並監督措施的無條件執行,是成功抗擊新冠病毒的關鍵條件。莫斯科65歲的柳德米拉•索爾彼耶娃還另外列出幾個重要因素。她說:「還有幾個原因,表明中國為何以較小代價應對考驗。首先,中國有著強勁的公共團結傳統。其二,居民的紀律性非常高,習慣於完成從上到下發出的指示。第三,也許是最為主要的:中國人相信政府。這種信任有著堅實的土壤,完全基於中國近40年里所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績,從毫無希望的貧窮落後到科技進步巔峰和獲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大流行證明,這些成就並非偶然。」

 

在回答中國抗擊新冠病毒成功原因問題時,衛星通訊社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是中國政府應對有方。高加索地區北奧塞梯共和國電影導演助理紮姆布拉特•巴斯卡耶夫就此評價給出了具體事例。他說:「俄羅斯媒體有關中國,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紀錄寫過很多文章。因此,當你讀到有關中國的內容時,就不會感到奇怪了。不久前有篇文章,恰好是有關冠狀病的,讓我震撼。在中國的…省的喀什市,我忘了省名,中國的稱呼,我總是記不住。但這不重要了。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在喀什市例行檢查過程中,發現紡織廠有位女工患有新冠。市政府立刻下令對所有居民進行新冠檢查。您怎麼看呢?2天之內完成。當地醫務人員僅用了2天時間,就完成了喀什市400萬居民的檢查工作。我想說什麼呢?當然,中國也有官僚主義,也有懶政官員就『任何噴嚏』都在等待上面下指示。但針對大流行,各級政府都行動果斷,協調一致。也許,這是中國大難面前較少代價成功應對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