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評韓國瑜民意危機,應重回跨越藍綠的庶民路線

 

 

 

 

中國時報發表社論,題為「韓流再起的兩個關鍵」,指出,重回跨越藍綠的庶民路線,找回「韓流」初衷,才有機會度過這場民意危機。社論說:

韓國瑜初選勝利後,郭台銘、柯文哲、王金平動作不斷,國民黨內暗潮洶湧,外部種種抹黑、打壓負面新聞不停,加上大陸及香港不斷讓蔡英文撿到槍,韓國瑜民意支持度由盛轉衰。蘋果最新民調,韓支持度已連續6周下滑,韓、蔡對決,韓落後6.8個百分點,韓、蔡、郭三腳督,韓落後蔡3.4個百分點、落後郭1.6個百分點。TVBS調查結果雷同,藍綠對比,韓曾經狂勝蔡29個百分點,如今反落後5個百分點。其中,年輕族群和中間選民支持度都從5成下降到3成左右;對泛綠選民吸引力也已消失,民進黨和時力支持者對韓的支持度分別下降17與34個百分點。韓國瑜支持者結構窄化,高度集中在40歲以上及泛藍族群。

在前所未有的民意危機下,韓國瑜成立了國政顧問團,由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總召,集結上百位學者專家,希望補足韓被外界視為弱項的政策論述和經驗缺乏問題。攤開顧問團名單,有資深官員,有重量級學者,有產業菁英,多是一時之選。但這樣的陣容,真能解決韓的民意危機,重現九合一選舉的「韓流」嗎?

事實上,過去幾次總統大選,從陳水扁到馬英九、蔡英文,甚至落選的連戰,都不乏政策論述團隊與體制菁英的支持,但該落選還是落選。甚至過去的馬政府,如今的蔡團隊,學經歷都非常亮眼,卻常被外界批評曲高和寡、不接地氣,離民眾太遠。蔡英文自去年九合一敗選後,就走出體制,透過最新傳播工具與基層民眾溝通,可見時代已經變了。解決民意危機,韓國瑜必須重新思考去年「韓流」成功的原因,為何當時能吸引跨政黨的認同,如今身邊卻只有韓粉。韓也必須重新審視,是什麼理由讓他決定承擔重責參選總統。

韓國瑜去年打造的奇蹟,是跨越藍綠的庶民奇蹟,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跨越藍綠,二是庶民政治,兩者合流才打敗了綠營權貴。庶民崛起是長期趨勢,不會因選舉結束而消弭,敗選後的蔡英文做了兩個調整,第一,放下身段透過網路新媒體與基層大眾頻頻互動,還四處拜廟跑行程;第二,強調「中華民國台灣」,要團結台派和中華民國派。另一組競爭對手,郭台銘和柯文哲「跨越藍綠」朗朗上口。反倒是韓國瑜,不再有「一人救全黨」的氣概,儼然需要「全黨救一人」。

政治現實非常殘酷,回到傳統國民黨菁英路線,只會重蹈馬政府覆轍,重回跨越藍綠的庶民路線,找回「韓流」初衷,才有機會度過這場民意危機。雖然在網路時代,庶民得以透過新媒體打破菁英把持的知識霸權,不過就現狀來說,庶民缺乏組織和能見度,分散於各個獨立社群,力量分散。因此要組建一個有功能的庶民顧問團,必須在全國各地舉辦深度和廣度兼具的庶民會議,透過透明的海選機制來達成。民進黨九合一敗選,不是敗在國民黨傳統的政策論述和名嘴戰將,而是敗在「韓粉四大天王」:杏仁哥、文山伯、陳清茂、強強滾,及小農意見領袖,如林佳新、Lin bay好油等過去名不見經傳,但默默耕耘台灣的基層庶民,用自身經歷而非紙上談兵,反映基層民眾討厭民進黨的真實心聲。

庶民顧問團的創建,並非否定國政顧問團的價值,兩者應該相輔相成。「韓流」的使命及對台灣的價值和意義,在於打破台北本位、菁英主義,為台灣創造庶民中心的時代。這也是「韓流」的本質和初衷。基層庶民才是韓國瑜的千軍萬馬、穿雲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韓國瑜自己的認知、判斷和行動力,如何回到「跨越藍綠」和「庶民」兩大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