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都有大人物──記李德生

 

 

 

由於認識時間較長,已記不得具體什麼時候見的第一次面,只知道他的名字同原先中國軍隊大上將、曾位高中共中央副主席那位相同:李德生,於是從此以後便以「將軍」呼之。後來,他向我所辦的刊物投稿,篇篇都有可讀性,而且都能向讀者提供鮮為人知的課題,所以有了更多的話題。由於漸為熟悉,我們便多了許多合作,其中一次是於2003年同中國文化部和卑詩大學(UBC)聯合舉辦的中國古代科舉文化展,以及2004年的煙畫展覽。所以想想應該在2000年左右認識的,至今已有十八年長度。其間,凡是我策劃或舉辦的任何文化或學術活動,每次都會邀請他參與,因為我想信他的閱歷和能力,他是一個老文化人,身上蘊藏著中華文化中的寶庫。李德生現已七十二歲,但精神飽滿,寫作此文時向他查詢某些資料,言詞匆匆,原來第二天他又要去中國恰談文化出版項目。

剛見面時,只是知道李德生是在中國大陸一個著名的影視製作中心工作,但深交之後,才知道他涉獵面極廣,所涉領域又極能深入探討挖掘,擁有極豐富的收藏能力和物品。這一切,都是從他的煙畫收藏開始瞭解的。

煙畫就是我們小時候所稱的「香煙牌子」,時至今日,老香煙牌子已成稀罕物,想收集系列成套的已相當困難,除目前在古玩市場上偶爾能覓到一些品相較差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單枚片外,早期的全品相系列成套的香煙牌子已成為珍品進入拍賣領域。一些捷足先登的收藏愛好者早就將老香煙牌子作為投資品種,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李德生說,一方面,香煙對健康的危害正日益引起人們關注,同時伴隨香煙產生過程中的民俗文化個案,也正成為人們研究對象。上世紀二十世紀上半葉,因紙煙的推廣,小小的煙畫在世界範圍內曾風糜一時,與郵票、錢幣並行,成為世界三大收藏之一。人們普遍稱之為香煙卡片,在中國則因地域不同北方稱之為「洋畫」,天津一帶稱之為「毛片兒」,廣東稱之為「野人頭」,港澳俗稱為「公仔紙」。

煙畫的規格不一,小規格的,多附贈於十支裝的煙包內,大規格的,則多附贈於二十支裝的煙包裏面。但這小小的卡片卻曾引發諸多新聞,有軼聞說著名藝術家葉淺予曾因換煙畫而「氣得走出屋外」,戲劇家翁偶虹則從煙畫中獲得寫作文靈感,慈禧更因煙畫「龍顏大悅」,煙畫所承載的文化魅力確實讓大多數人出乎意料。也因此,對煙畫的愛好收藏,自其興起之初便初見端倪,有關煙畫收藏,收藏界普遍認為:「美國最早,英國最多,中國最雜」。據有關資料顯示,早期沉迷於煙畫收藏的名人學者大有人在。例如有蘇州人士書畫家吳子深、吳似蘭、文藝作家周依白,上海的馮孫眉、周漢良,,浙江平湖陳不凡,北京名醫仉即吾等,都是收藏大戶。他們通常都會不斷廣搜博羅煙畫,,手中收集的中外各種煙畫均有數百套以上。

但至目前為止,起碼在北美地區,李德生是煙畫收藏大戶。他告訴筆者,手中起碼藏有兩萬枚煙書卡片。用他的話講,煙畫的內容來看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僅就他自己所藏的兩萬枚來看,其中天文地理、中外古今、民俗風物、市井世相、文學典籍、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無所不包,無所不納,似可稱得起是一部小中見大的百科全書。煙畫自身豐富多彩的內容,所積存的深厚文化內涵,無一不銘刻著時代的痕印。整理這些煙畫,宛如聆聽一位經世的老人,娓娓而談地述說逝去的歲月,既重新檢點塵蒙的往事,又有新的啟迪和發現。做為大文化中的一個細小的偏支,深掘起來也會湧出無盡的甘泉,給社會學、民俗學、民間工藝史、民間美術史等領域留下豐富的史料。

說李德生的煙畫卡片是小「百科全書」,還真不是過分。筆者在進行中國古代「敬字惜紙」研究中,一篇論文中曾急需相關插圖配以幻燈放映,求助於他,也竟能從他那兒找到幾幅圖卡,簡直叫絕。但李德生在多次交談中,一再提醒筆者,小小煙畫既非名家製作,又非金玉其質,僅僅是煙商的宣傳品,兒童的小玩意兒,形式上俗之又俗,但它偏偏誕生於清末民初,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時代的政體變革和經濟生活的驟變,經歷軍閥的混戰、北伐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的洗禮。記得在三年前紀念中國抗日戰爭七十周年時,他給我送來一篇稿件,是有關煙畫與愛國商人何英傑關係的,也是他研究《抗戰八年勝利畫史》的一個成果。

抗戰勝利後的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間,中國大陸出版了有關抗日題材的大型畫史一共有四部,即上海聯合畫報社出版的《中國抗戰畫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畫史》、《二次大戰照片精華》和上海時代書局出版的《印緬遠征畫史》。這四本畫史彙集了大量的照片和圖畫,詳實地記述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留下了豐富的圖像史料。編撰圖史的作家舒宗僑、曹聚仁、魏守忠、何鐵華、孫克剛諸君功不可沒,他們的名字與畫史—起載入了抗戰文獻史冊。但是,李德生認為,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圖史被人們忽視了,那就是一大套更為廣大民眾接受的通俗出版物——煙畫《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其繪製精良、印刷精美,而且發行量最大,普及性最為廣泛。當年,不僅士、農、工、商,社會各界,乃至引車販漿者流、市井婦孺之輩均能有緣一顧,其影響之大,出乎人們意外。這套煙畫規格不大,僅有方寸大小,但它以醒目、生動的繪畫形式,附以簡約的文字說明,描述了中國軍民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最終贏得勝利的全過程。八十枚集在一起,也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抗日圖鑒,其意義和宣傳作用,絲毫不遜於以上所說的那幾部畫史圖書。

而何英傑先生正是這套畫史的創辦者。何英傑因為家境貧寒,從小進印刷廠學徒,從燒水掃地、清潔打雜做起,心靈手巧、聰明好學,不幾年,印刷廠裏的各種技術工作,如製版、調色、上機、落機乃至切紙、修機、成本、算帳,無所不會,無所不能。剛滿二十歲的時候,他便創辦了自己獨資經營的新亞印刷廠。二戰爆發後,進口油墨、紙張奇缺,他竟然在這一行中,非但沒有虧本,反而賺到了「第一桶金」,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在艱苦創業的同時,目賭日本在中國倒行逆施的種種罪惡,更激發了「實業救國」的雄心。他抱著抗日救國的滿腔熱忱,捐助了許多金錢,支援軍隊、救濟災民。最終,在贏得抗戰全面勝利之時,他與全國人民一道歡欣鼓舞,彈冠相慶。他發誓要出版一套《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借用煙畫廣泛流傳的形式,宣示後人,莫忘抗戰血淚,增長民族志氣,篳路藍縷,發奮圖強,齊心協力建設新中國。儘管在工廠運作經濟拮據的情況下,他毅然調動資金,聘請了當時上海知名的畫家、作家在一起,伏案梳理我國軍民八年浴血抗戰的歷史。潛心規劃設計,精心繪畫製作,從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佟麟閣趙登禹英勇殉國」、「蔣總統廬山宣言」、「淞滬戰爭爆起」畫起,繼以「平型關告捷」、「台兒莊大勝」、「徐州會戰」、「三戰長沙」、「死守衡陽」等諸大戰事……,一直畫到「鐵軍遠征緬甸」、「大舉轟炸東京」直至「日寇投降」。每幀圖畫的背面都有用正楷書寫的一百五十餘字的說明短文,言簡意賅地描述事件的始末,具實可信。從圖目中可以得知發行者的良苦用心和這組作品的自身價值。據李德生統計,當年,裕華煙草公司生產的「紅士」和「友啤」兩種品牌香煙以每年各生產一萬大箱計算(每一大箱一千二百條,每條十包香煙,即發放香煙畫片一億二千萬枚),每年發行這套煙畫兩億多枚。一九四六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二月這三年半的時間內,共向全國各大城鎮及東南亞諸國共發行了煙畫《抗戰八年勝利畫史》約計數億枚之多。影響之巨,足見一斑,李德生認為全套作品以圖述史,將舉國軍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經歷,事無巨細,盡錄其中,連貫起來,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後來,我知道李德生本人收藏的抗日煙畫也有四、五百枚。其中,最為珍貴的《抗戰八年勝利畫史》,雖經多年的努力,也未集成全豹,只有七十五枚而已。雖說不全,但已屬碩果僅存的了。李德生曾先後在溫哥華中信中心和列治文展覽中心舉辦過《抗日畫片大展》,社會反響十分強烈,曾引起了海外僑胞和學界的廣泛關注,中、西報刊雜誌都給予了多次報導。

小小方寸竟同偉大的抗日戰爭聯在一起,後來,多次談到此事,我們兩人不僅感慨「方寸之間沒有小人物」。其實,我內心還想說的一句話是,天地之大,方寸之小,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事很多,只要肯努力,方寸之間都有大人物的。李德生本人就是一個值得致敬的人物。僅這個煙畫,後來成了中國民俗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最近幾年,中國大陸陸續出版了他的煙畫收藏作品,包括《煙畫》《煙畫四大名著》《老煙畫中的風景》等書,還與相關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了《煙畫中國》系列叢書,其中《昔日摩登女郎》及《五百六十行》(三卷本)均已出版。

當然,正如本文開頭所說,李德生本人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任何學術頭銜的真正學者,他所做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例如,他有關古代禁戲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項。中國古代,戲曲原是上層權貴們快娛視聽、解悶享樂的事兒。待其逐步成型並轉為民間娛樂時,戲劇中經常出現的「訛語影帶、譏時揭弊」的表演,就觸動了封建統治者的神經,內容一旦謗及政治、權勢,背離傳統的禮教和習俗,那就「國法」難容了。「誨淫」、「誨盜」的罪名是懸在戲劇頭上的兩把劍,稍有逾越,此劍便會當即砍下。自元、明以來禁戲令屢頒不止。李德生對歷代禁戲進行了一次有系統的整理,著有《禁戲》一書,出版之後廣受各界好評。

李德生不僅是一個收藏家,民俗學家,而且又是一個書法專家。在溫哥華,李德生書法藝術個展和聯展迄今已舉辦過五次。我策劃藝術聯展也邀請他參展,他的字,無論是隸書、行書、草書、篆書,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骨。有人寫文章評他的書法,說他的字能讓人馬上聯想到他的人,他的收藏,他的煙畫,他的古拙意識,他的民間書卷氣,他的十分注重碑帖傳統的眼光和新古典主義的審美追求。他的各種書體顯現出一種共同的內質,那就是意古形拙的美學觀念和價值取向。

近年李德生新添一對雙胞胎外孫女,一方面享受天倫之樂,一方面繼續在奔波。他告訴筆者,明年四月中國社科出版社將出版他編《清代禁戲圖存》,該書為已列為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清代戲曲禁毀與管理研究》之一。同時,目前應江西美術出版社之邀,正在編輯二卷本《中外精典煙畫圖鑒》。方寸之間都有大人物,預祝李德生在自己的那片天地中有更大的斬獲。(枝葉)